打造校园版“京东” 一年吸金近两亿
2015年10月18日 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谈洁) 宅在宿舍不想动,上网一点,方便面、U盘等吃的、用的分分钟就可以到手。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打造的“8天”网站类似一个校园版的京东商城,创办3年多业务已覆盖全国600多所大学校园,年营业额接近两个亿。在上月举行的首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该项目获得实践组一等奖。

校园便利店送货上门“起家”

“8天”的CEO顾问2011年从南京工业大学化工机械专业毕业后,就职于一家省级低碳研究所,从事项目设计的他在工作中接触了大量生产企业。

“一瓶矿泉水的生产成本只有3毛钱,到了消费者手中要两块钱。产品利润这么高,可很多生产机器闲置在工厂不开工。”顾问说,他总觉得工厂产能过剩和销售链条不畅有关,自己可以做点什么。2012年9月,他和几个小伙伴创办的只有几个平方米的小小便利店在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开张了,他们设想通过电话、线上O2O模式,省去中间流通环节,把产品直接送到大学生手中。

顾问说,创业之初,隔壁的房东认为他们太不靠谱,顶多坚持两个月就会关门走人。

憋着一口气,每天干12个小时,送货、客服、拉货、搬运,小小便利店坚持了两个月。他和小伙伴们约好,如果每天的订单能够超过60单,就从单位辞职出来做。很快,订单量还真达到了60单。

“他们问我,辞职吗?我说辞,要看看自己究竟能做成什么样。”顾问说。

在校园下单半小时就能收到货

“要想成功,不学习哪行?”这是顾问的体会。大量的阅读,加上便利店的实战经验,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在整个实物商品的链条中,从厂家到用户一定存在商品链、仓储链、物流链、平台链这4个链条,我们要做用互联网打造的全链条,把每个链条的效率提高后的溢价让给客户。”

他们的商品质优价廉,而且符合大学生们的口味,非常受欢迎。2013年初,他的小小便利店就实现了盈利,通过电话、线上,每天的订单量都有一两百。2013年9月,顾问一口气在南审、南邮、南中医开了3家分店。

营业额上去了,后台技术要跟上。2013年10月,他和小伙伴买了模板网站,一个月净亏两万;他把家里装修的钱挪了出来,还是继续亏。顾问没有放弃,又向亲朋好友借来200多万,一边扩大规模,一边完善自己的线上后台、配送队伍。

2014年6月,他的分店达到了6家。“我的店就是仓库,学生都是通过网络下单。因为都在校园周边,学生下单后,半小时之内就能收到快递发过去的货。”顾问说,一次在杭州举办的交流会上,他的发言引起了一家天使投资的注意,他因此拿到了几百万元的天使投资。

2014年底,他的分店开到了安徽,店铺总数达到了30多家。一家投资机构又主动找上门来,对他们进行了A轮融资,投入几千万元。今年6月,小米创始人雷军旗下的投资机构对他们进行了B轮融资,注入了几千万美金。

目前已覆盖全国600余所高校,用户已超300万

到目前,“8天”已经覆盖全国30余座核心城市、600余所高校,拥有14个大仓库、500余个微型仓库,提供平均30分钟送达、免费送货上楼的服务,用户人数已经超过300万。

“今年我们的年营业额将达两个亿。”顾问说,预计今年底,分店总量将达到1000个,明年初完成全国绝大部分高校的全覆盖。

店开遍了,还能做什么?他介绍,目前“8天”的兼职物流员有近万名,基本都是大学生。